到达澳大利亚墨尔本后当地朋友告诉我的第一件事真正实盘配资,就是这个世界上不止一个“墨尔本”。
远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也有一个墨尔本。
“那座城市最初叫米德尔顿,后来一位移民将其改名为墨尔本,因为他觉得自己曾经居住过的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朋友口中的轶事难辨真伪,倒使我对即将到来的旅程更加期待。
墨尔本是维多利亚州的首府,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亚拉河从墨尔本市区蜿蜒而过,自内陆的菲腊港一直向外延伸。
如果一座城市有颜色,那我眼中的墨尔本一定是绿色的。对于繁华大都市来说,墨尔本的绿满得溢出来——在这个高度城市化区域,亚拉河仍然保留着一条原生态河流的面貌,两岸结合展览中心、艺术中心、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开辟了一条秀丽的“绿带”,滨河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营造了宜人空间。而皇家植物园、卡尔顿公园、奥林匹克公园、菲茨罗伊公园等大型绿地,以及大大小小400多个公园,遍布全城,与沿海大片绿地相呼应。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绿地百园百色,常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巧思。在联邦广场附近饭后散步时,我们一行人邂逅了一个小小园林,它是“天文”主题的——设计师将类似中国五行的四元素:土、气、火、水融入园内。交错凉棚下有个“观星台”,一个顶部开放式的空间用于架设天文望远镜。观星台左侧的人造小瀑布和围绕观星台的小溪,即四元素中的“水”;观星台旁座位边放置了个小火炉,即为四元素中的“火”;小溪外圈各种植被种植在土壤中,即为四元素中的“土”;四元素中的“气”既有小瀑布的雾气,更指小空间内的宁静氛围。观星台周围墙壁上是天文爱好者常用的星空图,而园内设置的背景音乐也很用心,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如果晚上来到这里,头顶星空,五感与自然相融,应该会更好。
除了“花园”之外,墨尔本还有许多吸引人的标签——160多年历史的赛马节,连世界经济大萧条和世界大战都没能令其中断;可乘坐热气球飞越城市,千米高空上迎接日出。而我至今难忘的,是在城中随时遇见的咖啡香。
友人说墨尔本是“咖啡之都”。满城星罗棋布的咖啡店,有的门面赫赫,甚至成了游人必打卡的景区,有的藏身地下通道,只有几个木头箱子垒起来当柜台用,但端来咖啡时,却是放在精巧托盘上的,一丝不苟。
每个人都有自己中意的咖啡店,每家店都有自己的老主顾。友人最爱去的小店在离家两条街的街角。相熟的老板透露,他们一天要洗500个杯子。
其实墨尔本的咖啡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虽然它早在1788年就已经出现在澳大利亚,但因为口味等原因,并没有大范围流行开来,直到二战结束后,大批欧洲移民、特别是意大利移民的到来,才算是把墨尔本真正带入了咖啡时代。
如果有人要问,墨尔本是公园多还是咖啡店多,那胜利的一定是后者。诸多咖啡店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家,便是议会大厦附近伯克街上的Pellegrinis Espresso Bar。自1954年开业以来,装修和菜单都没变过,深受欢迎。
2000年,一家全球连锁大品牌带着美式咖啡的冲击“空降”墨尔本。这家店的店主之一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国际品牌或许是不错,但他相信他们自家的是最好的。
2008年,那家全球连锁咖啡品牌在澳大利亚一口气关了40多家门店,几乎退出了这里的市场。而当年采访的那段言论,伴随着墨尔本人对自家咖啡的骄傲,成了广为流传的“花絮”。
由于咖啡文化的兴盛,墨尔本的咖啡产业也迅速发展。咖啡豆的烘焙和咖啡机的制造成了当地的重要产业,并为城市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一年一度的墨尔本咖啡展览会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规模、最受欢迎的咖啡展览会,上届参展人数达26000人。
甚至在墨尔本博物馆真正实盘配资,都设有墨尔本咖啡文化展区。虽然因为行程安排没能去看,但在我心里,墨尔本对咖啡的爱已毋庸置疑。